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它的病因病理尚无确切和系统的认识,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几年来,山西晋康风湿病医院专家在实践中探索,稍有弋获,爰作约略介绍。
一、关于病因病机的探索
1
从辨证求因看,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出燥证范围,其病因似可设想为如下数点:
其一,内在禀赋。
患者多为阴虚燥热体质,其临床特征多有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内热便秘,目涩而干,视昏,五心烦热,脉细弦数,舌红少苔或无苔,舌体薄瘦等表现。
临床实践表明,本征患者属阴虚体质,较多见,既病则又多从燥化热。
其二,燥症的产生,可能与“毒邪”的蕴袭密切相关。
盖此征之燥,既不似外燥(如秋燥)有严格的季节性,亦不具备一般内燥通常的形成因素,似另有蹊径。
毒者,邪之盛也,燥盛不已,蕴酿成毒,煎灼津液更益其燥,二者互为因果。然此征燥毒之成,又不似热毒、血毒之剧烈而至速,多为积渐所致。
以临床病史观察,一是阴虚燥盛之质,加之反复招罹外来温热感染,干扰了人体津液的生成转化和敷布,但往往又为燥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一是金石药毒所伤,或因职业影响,久触有害物质,或因久服某种药物,均可积热酿毒,灼津炼液,化燥阻络,此种邪毒亦系缓慢积累而来,故其症状常常无外感病或急性药物中毒之象,非单纯清泄解毒、峻剂补阴可以取效。
2
本征的病机,《内经》曾曰“燥胜则干”,刘完素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旨属于燥”。
燥何以致“干”,这就必然要涉及到津液的作用及其转输敷布(代谢)了。
津液主要起滋润濡养作用,干燥症状的出现,总在于津液的失敷失润,或由津液的亏损耗夺,或由津液敷布受阻,即津液代谢失调所致。
五脏都参与津液的生化代谢,而肝肾两脏却是燥证产生的根蒂所在,其临床所现诸症,亦莫不与此病相关,兹分别简述之。
3
本征的第一大证候表现在眼部。
目为肝窍,五脏精明皆上注于此,其不时眨动者,全赖津液以润之养之,而使目视清明。
盖肝者,体阴用阳,内寄相火,其性易动易升,在病理上易于热化燥化而熏灼上炎,是以本征目症丛生。
本征的第二组证候表现在口。
口为脾之外窍,内纳齿、舌。舌为心苗,其下又系金津、玉液,犹井泉滋灌之通道也。齿为骨余,因肾所生,赖肾阴以充养。
是以诸凡精血阴津耗乏,津少液涸不克奉潮,燥火上炎则口唇燥揭、咽干、舌体光瘦,齿脆松落如齑粉者并不鲜见。
本征的第三组证候常表现为结缔组织症候群,尤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
按此种关节肌肉疼痛症状,传统看法多纳入痹证范畴。但本征所现之痹症,少见寒象、湿象,且有一派干燥之征,其病程多长,体质羸瘦,似属尪痹。
盖其所成者多缘三气郁而化热,或素禀阳盛,或内蕴积热,或过服辛热香窜之剂,致使阴伤燥成。
而津液乃人体营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保持血液一定的浓度,有助于血液的流畅。营血浓浊,流行瘀滞,是以筋脉失荣失通,痹乃作矣。
其病机不出津亏血少、筋骨不荣,阴伤血滞、络脉失通或血燥生风,淫于肢节数端。
由此可见,本征所现诸种病症,当咎之于“虚、痹、瘀”。
虚者或责之于气,或责之于阴。盖气旺则动载津行,气虚则血液受阻,出现“供津不全”的类阴虚内燥之征。阴虚则津液枯涸,脏腑组织不荣,燥亦所由生也。因虚(气虚或阴虚)可致瘀,由瘀而成痹,均可致燥。
总之,本征为燥盛成毒,或为因毒而燥,或因燥久延续不已,发展演绎而成。
二、几点体会
1. 本征虽属燥征,但却不同于一般内燥,又非实火亢炽,治疗不易速效。且本征在其病程中虽多现阴虚之象,亦非滋阴补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