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来旺、郭海明父子二人认真研究病例
山西晋康风湿病医院大楼
【题记】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法》相继出台,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坚守,让中医药学这块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得以持续发光发热;新时期中医药的振兴发展,需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这里我们讲述一位普通中医工作者的行医之路。
郭来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年来被评为山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人才、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1992年受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10月受聘为山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山西晋康风湿病医院院长。
他虽然荣誉等身,可依然不改初心,始终定位为一个普通的医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痛苦。
苦练内功——博闻强记,一线实践,打下扎实中医根基
郭来旺,1954年出生在吕梁山下的交口县温泉乡古桑园村。可能他天生就与中医事业有不解之缘。儿时,同村的伙伴还在玩耍打闹时,郭来旺关注的却是村里缺医少药的情况。无意间读到的一本中医书籍《快速针刺疗法》,让他爱上了中医,从此与中医结缘。17岁时,公社开办赤脚医生培训班,村里推荐了他。半年的培训,让郭来旺初具基础的医学知识,上山采药过程中认识了20多种草药,并第一次见到了大山里成群结队的红蚂蚁。此时的他也许不会想到,他将会穷其一生和这只小小的昆虫打交道。当起赤脚医生的郭来旺发现自己医学知识匮乏,他渴望有机会进行专业的学习。上天垂青,18岁郭来旺入伍,当了部队的卫生员,学习的机会来了。在部队,他接受了专业系统的西医培训。在完成医疗工作的空闲之余,他埋头于中医书籍中,熟读《内经》《伤寒论》《中医内科学》《时病论》《温病条辩》《辩证施治》《中医基础理论》《汤头、脉诀、药性》《病理解剖》等中医典籍,书中要点做笔记。五年卫生员生涯,郭来旺打下了扎实的医学根基。1976年3月,他复员到乡镇卫生院当了医生。工作中他明显感觉到知识面太窄,1977年他再度深造,考入吕梁地区卫生学校医师班。课余时间,他汇集整理一些临床书籍、笔记、名人名著,并从西医的角度研究中医。三年的学习,郭来旺真正叩开了中华医学的大门。1980年卫校毕业,郭来旺被分配到交口县人民医院。由于县医院人手缺乏,他从药房辗转到内科、外科,还去妇科帮过忙,不同科室的一线实践,他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经验。
厚积薄发——坚持原创,推陈出新,发明防治类风湿独特疗法
郭来旺好学多思,他时常能独辟蹊径,创新疗法为患者解除一些疑难杂症。
1983年,郭来旺的小发明整出了大动静,他用蚂蚁把县医院白主任的类风湿老毛病治好了,这一时成了交口县人民医院的大新闻。郭来旺名气大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次成功得益于他深厚的中医功底。清代名医薛生白说过的“久则邪正混期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点醒郭来旺想到了红蚂蚁,他平时收集的各种名方、验方、偏方为他提供了依据。周边的、县城的、边远乡村的、外县的,找郭来旺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患者的痛苦激起了郭来旺作为医生的使命感。他决定向有“不死癌症”之称的风湿、类风湿疾病宣战,把用棕褐沙林蚁治疗类风湿疾病作为自己今后医学发展和研究攻克的方向。他深厚的中医功底助他在治疗类风湿病领域初露端倪。他总结摸索,对治疗类风湿有了独道见解和其特色旺